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贸易经济研究

  • 开发区政策冲击与主导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贸易信贷传递与核心企业融资约束缓解效应观察视角

    李昕;刘璐;花昀;

    开发区政策能否促进核心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通过贸易传递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增强供应链金融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效能?供应链金融发挥的影响效应又能在多大范围内覆盖链上企业?为此,本文以开发区政策的实施为切入点,利用《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01—2023年省域间投入产出表以及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实证研究开发区政策冲击对主导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作用,并基于贸易信贷在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传递方式分析供应链金融的内在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开发区政策实施能提高主导产业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降低信贷错配程度。除此之外,开发区政策冲击能缓解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的融资约束,使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企业能通过供应链金融的应收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实现贸易信贷的二次分配,帮助缓解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融资约束。外源融资能力越强、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法律制度环境越好的上下游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二次分配贸易信贷的意愿越强。文章拓展了供应链金融内在运行机制的研究边界,也丰富了供应链金融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5年05期 v.45;No.424 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9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本土市场需求、中间品国产替代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

    李优树;唐家愉;

    在新发展格局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背景下,本土市场需求如何引致中间品国产替代,进而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亟待深入研究。本文基于2007—2021年发展中经济体的制造业数据,系统探讨了本土市场需求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以及中间品国产替代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本土市场需求规模扩张给本土企业提供了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机会,有利于本土企业通过前向或后向一体化完成中间品国产替代,完善国内供应链,进而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并且中间品国产替代的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这种效应在不同技术密集度、不同需求规模的行业之间并不相同。进一步分析发现,本土市场需求升级容易引致国外高质量中间品进口,其对于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作用只有在本土市场需求规模能够分摊创新的成本和风险的前提下才存在。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本土市场需求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效应的认识,对于建立完整独立、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以及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25年05期 v.45;No.424 2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管理理论与实践

  • 智本PK资本:会改变新经济企业的控制权配置格局吗?

    孙凤娥;

    近年来,新经济蓬勃发展,企业组织形态已从传统的科层制转变为分布式、自涌现的价值网络,经营的主导力也从资本力过渡到知识力,这是否会引发企业治理模式的变革?基于200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新经济企业控制权配置格局的异化及其内在逻辑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与传统企业相比,新经济企业倾向于将控制权更多地分配给智力资本,具体表现为控股股东在董事会中委派的董事减少。内在逻辑分析表明,一方面,新经济企业数字化程度普遍较高,价值创造流程更加规范、透明,大股东无须通过掌权来实施监督;另一方面,新经济企业中智力资本的贡献度提高,使股东无力掌权。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结论在透明度较高、融资约束度较低、控股股东为非机构投资者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方面,当前智力资本控制权的增强并未导致代理成本的上升,反而有助于提高股东的投资收益。本文揭示了新经济企业控制权配置格局异化背后的逻辑,旨在为理论和实务界顺应这种变革趋势做好准备。

    2025年05期 v.45;No.424 3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经营投资问责推动了国有企业“脱虚返实”吗?——来自资本市场的实证检验

    白玮东;袁春生;

    经营投资问责是国资监管的创新举措,能否赋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选取2013-2022年沪深A股国有企业与国有参股的非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经营投资问责对国有企业“脱虚返实”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营投资问责能够促进国有企业“脱虚返实”,且对“蓄水池”与“投机套利”动机的金融投资均具有抑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经营投资问责通过强化管理层风险规避意识、缓解信息不对称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促进国有企业“脱虚返实”。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主观投资意愿强与客观投资机会多时,经营投资问责对国有企业“脱虚返实”的影响更加明显。经济后果表明,经营投资问责通过促进“脱虚返实”能够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丰富经营投资问责微观监管效果与企业“脱虚返实”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而且对监管部门完善经营投资问责制度,不断优化政府监管体系与监管效能,充分释放政府监管在推动实体经济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中的潜在价值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025年05期 v.45;No.424 5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数字经济专题

  • 人工智能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张秀武;沈洋;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大挑战。本研究基于减污降碳联合减排收益的视角,运用2007-2022年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人工智能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人工智能通过替代效应、技术效应、智能决策提高减污降碳协同效益。人工智能赋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作用存在异质性,在环境治理基础好和供应链数字化程度高的城市所发挥的正向作用更强烈。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人工智能的智慧管理和数字网络功能会提高能源效率和强化实体产业在网络空间的虚拟集聚趋势,促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本文是在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的背景下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有益探索,结论对于相关主体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实现绿色生产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启示意义。

    2025年05期 v.45;No.424 7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2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链主”企业CVC驱动链上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供应链溢出视角

    孙兰兰;张璐;祝兵;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和供应链数据,探讨了“链主”企业通过公司创业投资(CVC)提升链上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机制与效果。实证结果显示,“链主”企业CVC对链上企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有效提升了其新质生产力。机制分析表明,这一效应通过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战略、运营和治理协同优化,以及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等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非国有、东部地区、高行业竞争度和供应链关系稳定的链上企业受益更为显著;此外,“链主”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的地位越重要,其CVC溢出效应越强。从经济后果看,“链主”企业通过提升链上企业的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增强了供应链韧性与抗风险能力。从供应链溢出视角扩展了CVC研究的传统边界,提出了“资源—协同—生态”的溢出机制框架,为政府制定产业链政策和企业推动供应链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5期 v.45;No.424 9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17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经济问题探究

  • 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质量与生育率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基于个体闲暇选择机制的考量

    吕洋;高子茗;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演变和延迟退休政策正式落地的现实背景下,明确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质量与生育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个体闲暇选择机制,通过构建世代交叠模型展开综合考察。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质量与生育率均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针对前者,延迟退休下老年劳动力相对增加以及生育率下降导致的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是其重要成因;针对后者,主要源于延迟退休下个体老年期时间配置受限引致的年轻期闲暇时间增加从而挤出生育子女时间的“闲暇替代”效应。上述抑制效应并不随社保体系的设计而改变,但是相比现收现付体系,完全基金体系下的劳动力供给质量与生育率相对更高。本文深化了对延迟退休经济影响的认知,为如何扬长避短进而取得更好的延迟退休政策效益提供了思考与启示。

    2025年05期 v.45;No.424 11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1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