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一兵;刘璐;
金融发展的先进与落后是左右一国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实证检验一国金融发展对不同类型产品出口结构的影响,并考察金融发展对出口结构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一国出口结构有显著影响,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出口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积极推动作用,金融发展对出口结构的影响具有内生性;不同主导类型的金融结构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影响不一,以金融中介为主导的金融结构抑制出口,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促进出口。
2013年06期 v.33;No.281 3-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刘志洋;
本文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研究了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根源,从微观的风险偏好视角证明银行在放大经济周期中的角色。之后,选择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样本,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与宏观经济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分析,表明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银行自身供给因素在顺周期性中占据主要位置。在此基础上,再次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从微观的角度研究了监管当局对资产风险权重和资本充足率进行的逆周期调控对银行信贷风险资产结构的影响,并为监管当局如何进行逆周期调控提出了政策建议。
2013年06期 v.33;No.281 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 ] - 吴超;王彬;
本文基于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中广泛应用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DynamicStochasticGeneralEquilibrium,DSGE),分析和探讨了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对天津国民经济的影响效应,同时估计了一系列天津经济运行的特征参数,这对于理解天津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政策在天津的区域效应意义重大。分析表明,从货币政策工具对天津市宏观经济的调控效果看,在我国执行以信贷规模总量为代表的数量型工具优于以官方存贷款利率为代表的价格型工具。事实上,当前天津经济处于较快发展时期,经济结构转型、资产价格波动和一段时期内通货膨胀预期的不断增强,货币政策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2013年06期 v.33;No.281 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王健;李佳;
通过构建一个分析框架,阐述了人力资本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三个机制:技术进步,收入提高以及城市化;并以此为基础,以受教育程度作为人力资本的衡量指标,检验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红利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适度的人力资本不平等分布会促进经济的非农化,但阻碍了经济的服务化进程;高等教育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而中等教育的影响则具有不确定性;从绝对数来讲,中等教育的效应要远大于高等教育。
2013年06期 v.33;No.281 35-4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2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5 ] |[阅读次数:1 ] - 王向;王庆芳;
基于全国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对城市化、服务业和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检验分析。研究发现,三者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城市化和服务业就业比重都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城市化与服务业彼此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也反映了城市化的影响。
2013年06期 v.33;No.281 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8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范东君;
借助2001年至2010年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从省级层面重点分析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出对不同空间区域农村粮食生产的影响,以了解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流出情况及其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程度,研究结论是:(1)我国东部和中部"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两地区农业人力资本与其粮食产量呈正相关,说明这两个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出不利于其粮食生产的长期发展。(2)我国西部"刘易斯转折点"还没有出现,该地区农业人力资本与其粮食产量呈负相关,说明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出有利于其粮食生产的发展。(3)就全国整体而言,"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农业人力资本与粮食产量呈正相关,说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出则不利于粮食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06期 v.33;No.281 5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罗富政;罗能生;
我国城镇化扩大内需路径有二:一是消费需求的增加,二是投资需求提升。利用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对城镇化扩大内需的区域效应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与内需的关系呈现出U型结构,决定U型结构中正向促进作用到来的外在条件是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中西部而言,东部区域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效果更为显著,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效果是趋同的;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中西部区域城镇化扩大内需的重要契机;城乡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及消费水平的差距通过消费趋同难度的增加,负向性地影响了我国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效果。
2013年06期 v.33;No.281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 ]
- 赵涛;时洪功;张艳东;
利用Tapio脱钩模型对环渤海地区2006-2010年产业发展与能耗的脱钩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发展与能耗之间处于弱脱钩状态,且不同产业、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段的脱钩状况不同;利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将环渤海地区能源消耗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产值效应、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结果显示产值效应是能耗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构效应影响较小,能源强度的降低是减少环渤海地区能耗的关键因素;通过基准、节能和强化节能三种情景的设计,对2020年环渤海地区能耗水平进行了预测。
2013年06期 v.33;No.281 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季侃;
现有文献关于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有效性的研究多在理论层次,实证研究则相对欠缺,尤以我国为甚。本文在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有效性进行重新界定,并构建这一研究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可行的基于基本面分析的研究方式,分别是分析师对盈余构成持续性差异的区分情况以及对盈余构成定价是否具有合理性。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财务分析师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盈余构成的持续性差异,其对盈余构成的定价也比投资者更合理,因此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2013年06期 v.33;No.281 90-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张志平;白锐锋;金玉娜;
信号传递是企业市场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的视角,从政治关联与政府干预两方面研究外部制度因素对民营企业信号传递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信号传递行为具有积极影响;政治关联的方式和政府背景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政府干预环境抑制民营企业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信号传递行为;同时政府干预环境加剧了政治关联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的影响。结论表明,研究政治关联与政府干预环境对民营企业信号传递动机与行为的影响,对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13年06期 v.33;No.281 10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3 ] - 李星;范如国;
本文从集群创新主体间互动学习角度分析集群创新行为的涌现,并提出了集群创新决策过程的演化模型;继而对创新信息的搜寻方式、创新方式的选择机制、创新利润的估算准则以及创新结果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分别从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集群企业规模的分布状况、资本利润率的动态变化、产品单位成本与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市场占有率的动态变化等方面,利用仿真手段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5个方面有价值的结论。
2013年06期 v.33;No.281 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