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journalinfonormal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2025年10期
数字经济研究

数据要素市场化如何驱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乘数效应分析视角

孙正;朱学易;朱丹妮;

在数字经济时代,加快推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研究基于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乘数效应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可以通过协同优化、复用增效与融合创新发挥乘数效应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更强的企业表现出更强的赋能效果,并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与产业链整合能力较弱的企业政策效应更强。对此,应从完善数据交易平台建设政策体系、推进“互联网+”生态模式向“数据要素×”生态模式升级、健全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出发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本文丰富了数据要素市场化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乘数效应机制。

2025 年 10 期 v.4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FJYB020)
[下载次数: 2,10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实数融合与新质生产力:来自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证据

徐杰;程栋鹏;韩先锋;

在国家全面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背景下,探讨实数融合如何驱动新质生产力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2年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作为实数融合的准自然实验,应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索实数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实数融合切实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已成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其次,机制分析表明,实数融合通过技术迭代升级、要素配置优化、产业深度转型的宏观路径与数字平台嵌入、供需动态匹配、韧性系统增强的微观路径共同赋能新质生产力。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产权保护更好、金融支持更强、基础设施更完善的环境中,实数融合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效能更强。本文为新发展格局下系统构建实数融合政策体系、健全新质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提供了理论锚点与现实依据。

2025 年 10 期 v.4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4XTJ001)
[下载次数: 1,56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经济理论探索

数字产业价值集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演化特征、指数测度与空间效应

郑林昌;刘焕景;耿傲淼;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以数字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呈现出企业围绕产业价值链进行协作生产,并在局部空间上形成“价值集中”的特征,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基于数字产业价值集聚的界定,设计数字产业价值集聚测度方法,并利用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数字产业价值集聚指数等进行测度,实证检验城市层面数字产业价值集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数量、规模和价值角度看,中国数字产业均表现出了高度且日益增加的空间集中性;(2)当前仅部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具有数字产业价值集聚的特征;(3)数字产业价值集聚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欠发达地区城市、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4)数字产业价值集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中介效应和空间扩散效应,能够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消费等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本文为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快速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2025 年 10 期 v.4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A1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ATJ004)
[下载次数: 1,07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债务治理能够协调解决“人地城”结构性冲突吗?

朱世婧;张贵;

地方政府长期依赖债务融资推动城镇化进程,形成债务驱动型粗放发展模式,日益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基于“人地城”协调视角,采用2007—2022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债务治理对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债务治理能够有效化解人口、土地资源与城市发展间的结构性矛盾。机制检验表明,债务治理通过优化工业与商住用地出让结构、遏制中央隐性担保与政企垫资行为、强化财政预算长期战略导向三重路径,显著提升了城镇化进程中“人地城”协调度。异质性分析发现,债务治理的协调效应在债务高风险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具有更显著的效果,不仅倒逼债务高风险地区转换增长动能,还通过空间协同机制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本研究拓展了地方债务治理运行机制的研究边界,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

2025 年 10 期 v.4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4AJY018)
[下载次数: 28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金融研究

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协同的碳减排效应研究——“技术赋能+制度驱动”分析视角

刘光辉;杨娜娜;臧日宏;

在全球气候治理与“双碳”战略深化实施背景下,金融体系创新成为驱动低碳转型关键路径。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协同通过技术嵌入与制度创新能够有效赋能碳减排。本文聚焦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协同与城市碳排放具有何种动态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基于2011—2023年中国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协同水平,并实证检验其碳减排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协同存在碳减排效应且结论稳健。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协同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和能源结构优化效应促进城市碳减排。异质性检验发现,二者协同的碳减排效应在资源型城市及高绿色创新活跃度城市中更为显著。此外,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众环境关注度作为“硬性支撑和软性约束”对二者协同的碳减排效应发挥正向调节作用。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协同驱动城市碳减排存在双门槛效应,二者协同度突破特定阈值后,其碳减排效应边际递增。本研究为差异化设计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路径、高效推进城市碳减排、加速“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 年 10 期 v.4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1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JL020)
[下载次数: 2,04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友情链接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1,519,169
今日访问量: 321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